1937年10月,八路军留守兵团组建后,在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、朱德总司令领导下,迅速肃清了在陕甘宁边区境内的匪患,打退了日本侵略军西渡黄河的进犯,保卫了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。同时,在建设陕甘宁边区的事业中,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工农红军的优良传统,出现了许多“拥政爱民”“拥军优属”的动人故事。
当时,由于在相对安定的环境下长期驻军,军政军民之间不免会发生一些矛盾,尤其是国民党顽固派在边区周围制造反共摩擦、停发军饷和实行经济封锁之后,给边区经济造成严重困难。在此情况下,军政军民之间的矛盾便随之产生。加上有不少人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,互相埋怨,如部队在开荒种地时,有些部队占用好的荒地较多,引起当地一些群众反感;有的部队经商,也曾发生一些与民争利的问题;有的部队干部只强调自己的困难和需要,不体谅政府和群众的困难,袒护部队的缺点,使部队一些不良现象得不到及时纠正。再加上国民党顽固派不断派出武装,勾结当地反共势力制造流血惨案,破坏我八路军和人民群众的关系。
毛主席知道以上情况后,十分重视,亲自出面做工作,协调军政军民关系。 1940年,毛主席在杨家岭召见留守兵团肖劲光、莫文骅、耿飚、阎红彦、甘渭汉、贺晋年、文年生、钟汉华、余飞、周仁杰、刘随春、李宗贵等一些领导干部。在座谈中,有的干部反映部队有些怨气,埋怨地方群众态度不好,老乡动不动就要拉部队的人去找毛主席评理。毛主席耐心地听取意见后,开导大家说:“开天辟地以来,只有军管民,老百姓见了军队就跑。现在老百姓敢批评军队,这是大好事,从古到今,哪有老百姓敢批评军队的?你们懂历史,你们说说看,是不是这样?如今变成民管军,这多好呀!这说明我们边区政府的民主建设工作有很大的成绩,边区才有希望。”这几句话,说得大家豁然开朗,心悦诚服,得到教益,大家表示要摆正军队与人民群众的位置,牢固树立拥政爱民观点,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。
1942年结合整风召开的西北局高干会和军政干部会议上,军队干部和地方干部各自检讨了在军政军民关系上存在的问题。军队干部着重检讨了某些部队中存在的对地方党委和政府尊重不够,对人民群众爱护不够;态度蛮横,只责备地方,不检查自己,只看见成绩,看不见缺点,只爱听恭维话,不爱听批评话;有的还违犯政策纪律,侵犯群众利益等军阀主义倾向。地方干部也检讨了在拥军优属方面存在的缺点错误。为了克服上述缺点错误,增进军政军民团结,建设和巩固边区,共同商定根据党中央《关于统一抗日根据地党的领导及调整各组织间关系的决定》精神,开展一个“拥护政府,爱护人民”和“拥护军队”的运动。于是,在1943年1月15日,陕甘宁边区政府公布了《拥护军队的决定》、《拥军公约》和《“开展拥军运动月”的工作指示》,确定从1月25日到2月25日为全边区拥军运动月。同年1月25日,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部、政治部发出了《关于拥护政府爱护人民的决定》、《关于拥政爱民月的工作指示》,确定从2月15日至3月4日为拥政爱民月,公布了《拥政爱民公约》十条,其内容是:一、服从政府法令;二、保护政府,帮助政府,尊重政府;三、爱惜公共财务;四、不侵犯群众利益;五、借物要送还,损坏了要赔偿;六、积极参加生产,减轻政府和人民的负担;七、帮助人民春耕秋收和冬藏;八、帮助人民进行清洁卫生运动;九、了解民情风俗,尊重民情风俗;十、向人民宣传,倾听人民意见。在军队和地方互相配合下,拥政爱民和拥军运动首先在陕甘宁边区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。
当时,拥政爱民活动的内容,主要有这样八项:一、进行拥政爱民的思想教育;二、组织军民联欢;三、清理旧案与赔偿还物运动;四、自己动手生产,减轻人民负担;五、帮助人民生产劳作;六、帮助人民提高文化生活;七、帮助政府工作,执行政府法令,保护政府工作人员;八、培养拥政爱民的典型。边区政府除向地方干部和人民群众加强拥军教育,组织慰劳军队外,还重新修订公布了《优待抗日军人家属条例》等法令,来保护抗日军人及其家属的利益,支持军队的工作。
在开展拥政爱民和拥军运动中,联防军司令员贺龙亲自领导,号召军队要更多地担负改善军民关系的责任。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亲临南泥湾慰劳子弟兵,延安各界两千余人,在文化沟青年运动场召开拥政爱民群众大会,边区文艺界协会所属西北文艺工作团、杂技团、边区艺术学校等团体秧歌队,连日来在杨家岭、王家坪、文化沟、西北局、边区政府、留守兵团、民族学院、中央医院等处表演秧歌舞剧,延安文艺界还专门组织文化劳军团,来到部队,慰问子弟兵,边区机关学校、工厂商店、民众团体纷纷响应。整个边区,到处是拥军的歌声: “正月里来是新春,赶上了猪羊出呀了门,猪哇羊呀送到哪里去,送给那英勇的八呀路军……”由于领导重视,全体动员,因此成绩显著。我军从干部到战士都增强了群众观点,树立了拥政爱民思想,使陕甘宁边区党政军民空前团结,把军民一致的优良传统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。
1943年10月1日,毛主席为中共中央写了《开展根据地的减租、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》的指示,正式提出各个根据地普遍开展拥政爱民与拥军优属运动,要求各抗日根据地于明年农历正月“普遍地、无例外地举行一次拥政爱民和拥军优属的广大规模的群众运动”。并明确规定这一运动“以后应于每年正月普遍举行一次”。毛主席在《一九四六年的解放区工作方针》的报告中,把拥政爱民和拥军优属作为一项重要任务。
在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关怀指导下,拥政爱民、拥军优属运动从此逐步走向经常化、制度化,形成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,有力地促进了党政军民大团结,有效地保证了革命战争的胜利!